黃君 號鑒齋、豫章山人,別署漕源蟄居。1961年生于江西修水。當代著名書法家,學者、詩人。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學術委員,中國宗教學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理事,北京華夏翰林文化藝術研究院院長。 首屆“中國書法蘭亭獎”得主。2005年度“中國書法十大人物”之一,多次擔任全國書法研討會及書法展覽評審委員、學術觀察員等。書法作品參加中國書協舉辦的多種大型展覽,并在北京、上海、南寧、常德等地舉辦個展,為諸多風景名勝和文博單位刻石和收藏。&nb......詳細
傾情惟二王 慧心解妙跡--黃君《王羲之〈十七帖〉研究》漫議 ○陸明君
在中國書法史上沒有第二人能象王羲之這樣,有如此崇高的地位和千年絢目的光環,而對王羲之書法及其人物的品評與研究,也構成了書法史學與書法審美的一條最濃重的縱線,并界定形成了傳統書法中的道統觀念。從唐太宗將王羲之定為一尊,歷朝歷代又“層累地”構建了書圣的人格形象。而另一方面隨著王書真跡的消失,宋代以來人們苦于難睹妙跡,傳刻又每況愈下,所以對王羲之書法傳本及刻帖的關注、品評與研究也屢有探賾者,或為專著,或體現于筆記、題跋中,如宋代有黃伯思的《東觀余論》、《法帖刊誤》,陳思的《書小史》和《書苑菁華》,劉次莊的《法帖釋文》,姜夔的《絳帖平》,陶宗儀的《南村輟耕錄》,董逌的《廣川書跋》;明代有屠隆的《帖箋》,朱晨的《古今碑帖考》,李日華的《六研齋筆記》,顧從義的《法帖釋文考異》;清代則有王澍《淳化秘閣法帖考證》、《虛舟題跋》,周行......詳細
手札的魅力--讀黃君《鑒齋叢帖初編》 張瑞田
由文物出版社出版的《鑒齋叢帖初編》分上、下卷,是黃君近年書法創作與研究一批成果的集中展示。其中既有對傳統草書理論的解讀之作如《增補改編草訣百韻歌》,也有對經典草書研讀理解的《寫書譜卷》,這些專題作品充分反映作者在以草書為主的創作上的實踐高度和意義。讀罷此書,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該書的第六部分“鑒齋手札欣賞”。 對黃君的手札,我不陌生。第一,我與黃君是手札的熱愛者,尺牘往復,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至今樂此不疲。第二,我們都是手札的推動者。引起文化界關注的“當代作家、學者手札展”,黃君是作者,更是推手。當我在征稿過程中感到困惑時,他從個人的收藏中拿出數通作家、學者手札,供我們選擇,極大豐富了手札展的題材。第三,作為學者的黃君,他一直進行傳統手札的研究。最近,也是由文物出版社出版的《王羲之“十七帖”研究》一書,是他書學理論研究的延伸,也是......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