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稱,手拿衛生紙的蒙娜麗莎、用來洗手的金屬粉、美國波普藝術家利希滕斯坦的《接吻》口罩版,這些都可以在新冠藝術博物館中看到。這是全球第一家誕生于隔離時期的數字博物館,其宗旨是收集在疫情中出現的藝術見證品。
據埃菲社4月16日報道,這家博物館由三名西班牙廣告人創辦,分別是伊雷妮·略爾卡、何塞·格雷羅和埃瑪·卡爾沃。在社交隔離的背景下,許多藝術家在新冠病毒及其影響中找到靈感并自發地進行表達,博物館創辦者們稱這一藝術運動為“新冠藝術”。
格雷羅在接受埃菲社采訪時說:“在隔離的最初幾天,我們注意到很多藝術家朋友在網絡上分享他們的創作,而且這些作品都有一個共同元素,那就是疫情。”他當時想到,在Instagram上注冊一個賬號并將這些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品收集起來似乎“挺有意思”。
據他所言,待在家里的人們利用這段時間做了他們以前沒做過的事,例如繪畫或者拍照,從而表達他們的感受和講述他們在這種情況下是如何生活的。
格雷羅解釋說:“當一切結束時,會有關于患者和死者的證明、數據和數字,以及關于病毒對每個國家造成的經濟影響的研究。”他認為,收集“情感”證據也同樣重要,這為病毒如何影響人提供了藝術見證。
報道稱,正如每個歷史時期都有自己的藝術表現那樣,這次的衛生危機也在藝術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對于略爾卡而言,這是“情感和情緒的表達”,也是“個人日常生活的表達”。
新冠藝術博物館現有3.3萬名粉絲,共有來自50多個國家的260多件作品,其中西班牙、美國、巴西和葡萄牙的作品占比最大。這家博物館不僅成了傳統博物館的替代方案,而且“不從技術角度來評價作品”,因為它歡迎所有形式的作品。
因此,人們在這家博物館的數字走廊上能欣賞到的不僅有攝影作品,還有3D設計、繪畫和視頻。唯一的要求是以疫情為主題并且具有原創性。